舟山市嵊泗县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全域海岛县,素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称,独特地理条件造就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今年暑期,浙江海洋大学“嵊浪寻踪·两山青见”实践团13名师生围绕“绿色生态环保”这一核心服务方向,由浙江海洋大学团委书记蔡阿雄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施辰阳带队,赴嵊泗县开展2025年暑期“双百双进”社会实践活动和“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服务惠民乡村”活动,在海岛风光与渔俗风情中实地感受这座离岛微城在“两山”理念指引下的生态蜕变与发展活力。
一、政校联动:共听“离岛微城”发展脉动
1.走进团嵊泗县委,共话“两美嵊泗”青春实践
团嵊泗县委副书记傅思佳以“共学铸魂”“共建促融”“共创有为”为关键词,向实践团一行介绍了团县委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团市委的指导下,紧紧聚焦县委“1615”行动,围绕“两美嵊泗”建设、创新强县等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打造一批有思想、有情怀、有作为的青春品牌项目,团结引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为走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独具魅力“海上明珠”的青年实践。双方还围绕“两美嵊泗”建设、“青年实干家计划”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海洋非遗传承推广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交换了意见。
2.走进文广旅体局,共探“生态文旅”融合路径
文广旅体局产业发展规划科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子翰指出,近年来,嵊泗县以“一港两岸”滨海风景线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文旅资源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串珠成链打造“东尽山海 牧心蓝湾”等共同富裕示范带,彰显海岛绿色发展魅力。吴子翰表示,依托国家级“美丽海湾”创建和国家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嵊泗在生态旅游、海岛公园、美丽渔村等领域持续发力,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随后,双方围绕“生态文旅”融合展开深入探讨,聚焦资源整合、业态创新与品牌塑造,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海岛生态价值向产业价值、经济价值高效转化。
3.走进嵊山镇政府,共商“百年渔场”转型良策
在嵊山镇人民政府,嵊山镇经济贸易与文化旅游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团委副书记陈子宁和实践团指导教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施辰阳走访慰问了学院在综合服务中心(民政)挂职的“青年实干家计划”实践学生王浩伟。陈子宁还向实践团一行介绍了嵊山镇坚持“百年渔场 魅力嵊山”渔旅休闲岛发展定位,谋划嵊山“1233”产业体系以及持续推进“三大革命”,提升雨污分流、污水纳管和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复绿复垦、海湾漂浮垃圾清理、退养还海等专项工作的思路与成效,这也让实践团成员对“百年渔场”的发展活力与生态魅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走进枸杞乡政府,共绘“蓝色牧场”保护蓝图
在枸杞乡人民政府,枸杞乡党委委员、副书记卢斌向实践团一行详细介绍了枸杞乡坚持“蓝海牧岛 自在枸杞”贻贝产业岛发展定位,围绕“生态立乡、渔业稳乡、工业强乡、旅游活乡”总战略,进一步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思路与成效。他还与师生们交流了枸杞乡持续深化“海上环卫”机制,常态化开展“两面一线”保洁工作,积极推进渔农村污水终端及管网改造,以及深挖“贻贝 旅游”融合文章,开展贻贝文化节的经验做法。在畅谈中,师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枸杞乡在打造海岛生态渔业新样板方面的探索实践,对这座“蓝海牧场”的发展图景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与感受。
二、入村寻迹:共读“五村五品”生态答卷
1.“金鸡山下启新潮”——金平村里见“变革”
金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社管会社长陈军向实践团一行介绍了金平村围绕“绿色渔港、休闲旅居”的发展定位所开展的重点工作。陈军指出,村庄依托渔业与海岛生态优势,通过搭建数字化智慧平台、深耕离岛人文治理、攻坚共享基础设施、打造“红帆”党建品牌、聚焦“港、渔、旅”融合、孵化民宿、酒馆、餐厅等新业态,加速推进金平从传统渔村向休闲旅居渔港村的转型升级,形成“生态渔港·和美金鸡”的和美共富画卷和“党建引领、生态赋能、产业联动”的“金平模式”。
金平村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社管会副社长贺光带领实践团实地考察了金鸡山岛“一区一山一环两岙”的整体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建设情况,重点讲解了村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文旅业态创新融合的特色做法。贺光还带领师生们走进金平“红帆港”综合党群服务中心,向大家详细讲述了金鸡山岛作为“红帆工程”起源地,其完整的海陆双服务党建运行体系概况。“小金鸡,大变革!金平村将生态、渔业、文旅深度融合,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蹚出了共富路,这样的‘金平模式’真是让人赞叹!”实践团成员王荣桓感慨道。
2.“泗洲联动织锦绣”——泗洲塘村话“合作”
泗洲塘村党总支委员王燕向实践团一行介绍了近年来泗洲塘村以“党建引领共富示范”为品牌,依托“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在辖区内打造“绿野仙踪”“渔家百味”“团结贻贝”“翔远水产”等四家“共富工坊”和一处共富民宿示范带。通过村党总支、旅游协会党支部、镇妇联等组织间的联建共建,打造“民宿党建联盟”“共富合伙人”组织,在加工产能、承接业务、电商推广方面开展共赢合作活动,强村富民惠企势头猛进的格局。
泗洲塘村社区工作人员刘姿余希望实践团结合在村庄实地考察的亲身体验,积极为村庄提出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建议。同学们围绕村庄的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发展等方面,纷纷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大家的发言内容丰富、观点独到,也为泗洲塘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泗洲塘村以党建为舵、共富为帆,各方团结协作、互助前行,串起产业、生态与民生,既见乡村新貌,更显共富实干担当。”实践团成员徐永健说道。
3.“渔火红帆映初心”——黄沙村中悟“奋斗”
黄沙村总支委员叶琪真向实践团一行介绍了黄沙村以“党建研学,别样黄沙”为主题,秉承“黄沙中也能长出绿洲”的创业精神,深耕“阳光黄沙”党建品牌,通过数字化智慧平台搭建、乡域人文景观挖掘、公共设施提升攻坚、“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建设、“2 1”党建研学游等多样化的打造,扎实做好“农旅、渔旅、文旅”三篇文章,将海岛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全面构建有温度感、归属感、安全感和未来感的新型乡村的海岛实践。
实践团还赴黄沙村实地参观和调研。在黄沙村村史馆,特色海产、捕捞作业工具、有趣生动的渔谚让大家全面了解了村庄的过往荣光和渔家风情。在初心照相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仿佛讲述着村庄从渔港旧貌到共富新貌的蝶变故事。在嵊泗抗战纪念馆,师生们观看了日军1:1仿真自杀式鱼雷艇模型及各种文献和实物,全面了解了日军侵略嵊泗时犯下的累累罪行。“黄沙村真是一个把红色基因、渔家风情和发展活力完美融合的宝藏村落,每一处都藏着奋斗故事,让人看到乡村振兴的鲜活模样!”实践团成员刘佳泺由衷表示。
4.“蓝海牧场拓未来”——奇观村里看“发展”
奇观村书记、主任林志波向实践团一行详细介绍了奇观村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成效。林志波表示,奇观村通过打造“‘奇’心筑梦”党建品牌,秉持“党建引领、群团联动、群众受益”的工作理念,联动形成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共同体”。他指出,奇观村坚持发挥“志愿 环境”工作机制,通过辖区内蓝海牧岛志愿者、夕阳红志愿团队、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确保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工作有效落实。
枸杞乡团委书记、平安法治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消防管理站)干部金麟还带领实践团师生实地参观了海上牧场和乡村数智生活馆。金麟指出,海上牧场是集养殖、观光、科普于一体的新型“蓝色粮仓”示范点,也是枸杞乡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支撑。金麟还为师生们详细讲解了海上网箱养殖的智能化管理模式,以及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奇观村真是把党建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既有生态之美,又有产业之兴,更有文化之魂,不愧是新时代渔村发展的典范!”实践团成员方炳强感慨道。
5.“鸟屿花乡绘芳华”——花鸟村中品“风情”
花鸟村村委吴泓力向实践团一行介绍了花鸟村构建“一核一带三区”产业布局,以打造“爱情艺术岛”为目标的发展愿景。吴泓力分享了花鸟村如何依托原生态海岛美景与百年灯塔人文底蕴,融合艺术手段和时尚业态,挖掘浪漫元素和婚旅市场,以及村庄通过环境整治、艺术元素融入和低碳建设,打造出蓝白色调渔村风貌,吸引艺术家驻岛服务、青年创客进岛投资。
花鸟乡团委书记、综合信息指挥室专职副主任(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刘哲齐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花鸟村的各类青年业态,了解了花鸟村在发展“东海第一浪漫爱情岛”品牌过程中如何融合自然与人文元素,实现乡村振兴与青年共富的良性互动。实践团成员还前往花鸟灯塔和花鸟灯塔陈列室参观学习,从陈列的珍贵史料里感受花鸟岛共产党员“引领、坚守、担当”的灯塔精神。“花鸟村真是把浪漫刻进了骨子里!原生态风光、百年人文与艺术碰撞,既美了乡村,又富了百姓,这样的振兴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实践团成员李洋连连称赞。
三、溯源传声:共叙“两山海韵”蓝色情怀
1.“潮韵传古”——博物馆中溯源离岛记忆
在嵊泗县博物馆,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东海涛声”“渔业重镇”“靖海护渔”等五大展区,沉浸式了解了嵊泗的渔业发展、人文变迁与海防历史。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东海涛声”版块的“海疆洋界”与“海上良渚”版块的“黄家台遗址”表现出极大兴趣。“看到具有河姆渡文化晚期与良渚文化特征的夹砂绳纹釜、绳纹支脚等文物。我仿佛穿越时空逆流而上,见证了嵊泗海岛的人类定居史和开发史。” 实践团成员田一洋说道。大家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在《海疆洋界图》中找寻嵊泗渔场的身影,切实感悟古代海疆设防的智慧与嵊泗先民向海图强的探索足迹。
2.“蓝图绘新”——规划馆中展望蓝色未来
在嵊泗县规划馆,实践团成员置身于沉浸式展示空间,深入了解了嵊泗在渔业经济、海上牧场、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成果。通过文字介绍、历史照片和视频影像,大家还系统感知了嵊泗在产业融合、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中的实践成效。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走近港口与能源展示沙盘,直观感受嵊泗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格局。站在体验区玻璃平台上,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俯瞰海岛发展蓝图,对“蓝色生态海岛”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嵊泗的科学规划与绿色理念令人振奋,也为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投身海岛生态建设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3.“深蓝幻境”——体验馆中浸润海洋文化
在嵊泗县海洋文化体验馆,首先映入实践团成员眼帘的是数块立体环绕的电子大银屏,放映着大黄鱼在海洋中自由游弋、生长繁衍的景象,令人仿佛置身于深海之中。场馆还以多媒体的形式系统展示了嵊泗大黄鱼的兴衰历程。从曾经的资源枯竭到如今的生态修复与渔业振兴,凸显出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场馆内还融入了沉浸式体验项目,师生们走入台风体验区,仿佛亲历风暴中心,感受到自然的震撼力量;在荧光海展示区,仿佛步入梦幻星河,体验海洋奇观带来的视觉冲击。整个参观过程既是一次生动的生态教育之旅,也是一场寓教于乐的海洋文化洗礼。
4.“渔音绕梁”——渔歌声中重温奋斗岁月
在嵊泗县文化馆,嵊泗县国遗项目嵊泗渔歌传承人舒信虎为实践团成员开展了渔歌教学。舒信虎讲述了自己从渔民到嵊泗渔歌传承人的成长经历,分享了渔歌背后的动人故事与深厚情感。他现场演唱了《哥是舢板妹是缆》《带鱼煮冬菜》等多首具有代表性的嵊泗渔歌,声音浑厚沙哑、情感真挚饱满,让师生们仿佛置身于波涛之上,感受到渔民劳作的艰辛与豪情。实践团成员还在舒信虎的带领下亲身体验渔歌的节奏与演唱方式,感受到原生态艺术的独特魅力。舒信虎还介绍了自己近年来整理、修复、改编、创作的渔歌成果,鼓励海大学子共同参与到嵊泗渔歌的守护与传播中。
5.“青声说理”——青潮声中凝聚青春共识
在嵊泗县望海公园,实践团全体成员聆听了“两山理念·青年说”理论微党课全市巡回宣讲。《一颗贻贝看“两山”》《巍巍海上狼牙山》《耕海牧渔 踏浪前行》……宣讲员们用“青言青语”,带着“土味海味”,认真讲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如何在海岛大地上交相辉映、生动转化。一节节“接地气”“冒热气”“沾土气”的微型党课,提升了大家对“两山”理念的共鸣共识与情感认同。舟山市委宣传部干部、市优秀宣讲导师、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姜涛勉励实践团成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用青年力量践行“两山”理念。
四、青春筑梦:共绘“两山青见”绿色画卷
1.青策绘绿,以“青智慧”共谋“生态共富”新路径
实践团在嵊泗各地面向当地群众和游客开展问卷调研,了解离岛渔村在生态转型背景下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居民生活变化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这些信息不仅细致勾勒出不同渔村在生态转型中的独特轨迹,比如金平村的民宿集群打造、黄沙村的党建研学路线设计、花鸟村的生态旅游探索,还精准捕捉到村民对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的需求以及游客对原生态体验的偏好,为后续制定贴合渔村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调研期间,团队共形成70余条海岛生态共富微建议,设计了7条“党建 生态”红绿融合研学路线,根据渔村特色创作贝壳画、螺钿镶嵌、帆布袋等海岛特色文创15件。
2.红领乡韵,以“青匠心”共叙“生态振兴”新篇章
调研期间,实践团紧紧围绕金平村“生态渔港”的特色、泗洲塘村“联建赋能”的智慧、黄沙村“实干争先”的底气、奇观村“红蓝交融”的底蕴和花鸟村“浪漫文艺”的底色,分别打造了《金平村:金鸡鸣出共富声》《泗洲塘村:“绿野仙踪”邂逅“红色引擎”:一座渔村的焕新路》《黄沙村:黄沙绿洲》《奇观村:奇观里的“山海密码”》《花鸟村:小岛新生》等多节“两山”理念专题微课。微课生动展现了嵊泗离岛渔村在践行“两山”理念中的特色路径与显著成效,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总结,也为更多地区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之路提供了鲜活范例。
3.净海清流,以“青担当”共绘“碧波银滩”新图景
实践期间,实践团赴基湖沙滩、小黄沙沙滩、南岙沙滩、大玉湾沙滩、大坑沙滩等地开展舟山市“海小青”护海净滩、“河小青”巡河护河志愿公益活动。经过全体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共拾取硬塑料、膜状塑料、金属类等各类垃圾共380.5千克。同学们还认真完成垃圾分类称重、转运处理等后续任务。经过清理的海滩,再次展现出它们纯净自然的美丽。实践团成员还走上街头巷尾、走进街道社区,面向当地群众、青少年学生及游客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单,积极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操作方法,科普“双碳”目标,解读“两美嵊泗”内涵,鼓励大家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4.渔音传承,以“青活力”共唱“青年与海”新声韵
实践团以“传承非遗文化,赓续海洋文脉”为使命,成立了“沧澜谣音”嵊泗渔歌传承志愿服务小队,设计了《大海歌谣》《海风里的和声》《海洋中的美妙音符 浪尖上的奋进华章》等多节渔歌教学专题课程,进入街道社区、社工服务中心等地开展渔歌教学10余场。志愿者们向当地青少年介绍了嵊泗渔歌的历史渊源、主要类型、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他们还结合实际,引导大家思考渔歌背后蕴含的海洋文化与劳动精神,并结合渔歌MV,向大家科普了嵊泗列岛的历史沿革、主要岛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鼓励大家珍惜眼前生活,热爱美丽家乡,争做海洋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浙海青年用脚步丈量海岛广袤土地,以眼睛观察生态之变、产业之兴、民生之进。通过沉浸式体验渔村风貌、实地参与生态保护、亲身感受非遗传承,更加坚定了大家保护海洋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下一步,实践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继续开展生态调研、政策宣讲和环保科普活动。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中小学等多方联动,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总结服务经验,形成典型案例与调研报告,以青年智慧助力“两山”理念在海岛地区的实践创新。
新闻动态
学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