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嵊泗县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全域海岛县,素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称,独特地理条件造就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今年暑期,浙江海洋大学“嵊浪寻踪·两山青见”社科志愿服务队13名师生在浙江海洋大学团委书记蔡阿雄、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施辰阳带领下,围绕“绿色生态环保”这一核心服务方向,赴嵊泗县开展2025年“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服务惠民乡村”活动和暑期“三下乡”“双百双进”社会实践活动,在海岛风光与渔俗风情中实地感受这座离岛微城在“两山”理念指引下的生态蜕变与发展活力。
一、政校联动:共听“离岛微城”发展脉动
志愿服务队先后赴团嵊泗县委、嵊泗县文广旅体局、嵊山镇人民政府、枸杞乡人民政府等地开展座谈交流与政策调研。团县委副书记傅思佳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团县委在凝聚青年力量、助力地方发展中的具体举措与成效,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交换了意见。县文广旅体局产业发展规划科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子翰以“三Xian”(仙、鲜、闲)为关键词,向队员们介绍了嵊泗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嵊山镇经济贸易与文化旅游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团委副书记陈子宁向队员们介绍了嵊山镇围绕“渔情·渔乐·渔业”特色,打造“百年渔场 魅力嵊山”主题IP,建设“渔旅休闲岛”的发展定位。枸杞乡团委书记、平安法治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消防管理站)干部金麟带领队员们实地参观海上牧场、乡村数智生活馆,进一步了解了枸杞乡围绕“蓝海牧岛 自在枸杞”主题IP,打造景色绮丽、产业兴旺“贻贝产业岛”的生动实践。
二、入村寻迹:共读“五村五品”生态答卷
为进一步了解“两山”理念在渔村的实践路径与成效,服务队成员赴菜园镇金平村、嵊山镇泗洲塘村、五龙乡黄沙村、枸杞乡奇观村、花鸟乡花鸟村等五个渔村开展专题调研。每到一村,队员们都与村两委干部围坐交谈,细问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点:金平村如何聚焦“港、渔、旅”融合,实现从传统渔村向休闲旅居渔港村的转型升级;泗洲塘村如何在加工产能、电商推广等方面开展共赢合作,实现强村富民惠企;黄沙村如何扎实做好“农旅、渔旅、文旅”三篇文章,将海岛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奇观村如何依托“万亩贻贝、五曲金沙”等资源,推动从传统渔业向观光旅游转型;花鸟村如何依托原生态海岛美景与百年灯塔人文底蕴,挖掘海岛浪漫元素和婚旅市场。“一岛一品、一村一策,每到一处都有一篇‘两山’理念的海岛答卷值得我们去读、去思、去写。”服务队队长郭浩然由衷感慨。
三、溯源传声:共叙“两山海韵”蓝色情怀
服务队还赴嵊泗县博物馆、嵊泗县规划馆、嵊泗县海洋文化体验馆等地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嵊泗列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别具一格的渔风民俗和源远流长的海岛历史。服务队还聆听了“两山理念·青年说”理论微党课全市巡回宣讲,《一颗贻贝看“两山”》《巍巍海上狼牙山》《耕海牧渔 踏浪前行》……一节节“接地气”“冒热气”“沾土气”的微型党课,提升了他们对“两山”理念的共鸣共识与情感认同。队员们还在嵊泗县国遗项目嵊泗渔歌传承人、五龙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舒信虎的带领下,学唱嵊泗渔歌。《带鱼煮冬菜》《东西南北风》《摇橹谣》……一首首旋律悠扬、饱含海味与乡愁的渔歌在耳畔回荡,让队员们在吟唱中感受到海岛人民的勤劳智慧与深厚情感,也激发了他们对海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思考与责任。
四、青春筑梦:共绘“两山青见”绿色画卷
服务队还赴基湖沙滩、小黄沙沙滩、南岙沙滩、大玉湾沙滩、大坑沙滩等地开展舟山市“海小青”护海净滩志愿公益活动,舟山市“海小青·滩主”施辰阳带队前往。经过全体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护海净滩行动共拾取硬塑料、膜状塑料、玻璃陶瓷类、金属类等各类垃圾共380.5千克。队员们还认真完成垃圾分类称重、转运处理等后续任务。经过清理的海滩,再次展现出它们纯净自然的美丽。队员们还走上街头巷尾,开展离岛渔村生态转型实践的问卷调研,并向当地群众、游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与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服务队还打造了《小岛新生》《一分岛礁九九海 勾勒“两山”新图景》等精品党团队课,组建“沧澜谣音”嵊泗渔歌传承志愿服务小队,深入校园、社区、乡村等地开展理论宣讲、渔歌教学、文化宣传与沉浸式互动展示,推动“两山”理念在青年实践中走深走实。
本次活动,志愿服务队成员用脚步丈量海岛广袤土地,以眼睛观察生态之变、产业之兴、民生之进。通过沉浸式体验渔村风貌、实地参与生态保护、亲身感受非遗传承,更加坚定了队员们保护海洋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下一步,服务队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继续开展生态调研、政策宣讲和环保科普活动。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中小学等多方联动,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总结服务经验,形成典型案例与调研报告,以青年智慧助力“两山”理念在海岛地区的实践创新。
新闻动态
学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