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 | 从“三篇文章”中读懂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今年暑期,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海相约,‘冈’好‘屿’见”实践团15名学生,在指导教师施辰阳的带领下,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跟随“三篇文章”深入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发展脉络,深刻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一、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读出革命信念的坚强不屈

在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实践团成员在这里实地重温了毛泽东同志披着一张薄毯,用一根灯芯点亮了八角楼上的漫漫长夜,以昂扬的斗志先后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解答了中国革命的“斯芬克斯之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的光辉历程。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师生们真切感受到毛泽东同志从国内的政治状况、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等六个方面,最根本地揭示了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为什么有这可能?为什么能够做下去?为什么能够成功?

实践团成员A23经济1董骐凯表示,通过学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我深刻理解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历史原因。首先,红色政权依靠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红色政权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依靠灵活的战略和战术,成功避开敌人的优势兵力。此外,红色政权还通过自身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增强了抗击外敌和巩固政权的能力。这篇文章展示了毛泽东如何以战略眼光分析复杂局势,并坚定信念,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从《井冈山的斗争》中读懂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

在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实践团副队长徐辉以《从井冈山斗争看共产党人价值观》为题,向全体成员开展宣讲。他深入阐述了井冈山斗争中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激励大家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实践团成员还在这里参观了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时居住和办公的房屋、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机关等地点,重温了毛泽东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的《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对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和“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实践团成员Y23农发杨知梁表示,通过学习《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我深刻体会到井冈山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意义。这场斗争不仅开创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还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意志和斗争精神。毛泽东同志总结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宝贵经验,强调了军民团结、依靠群众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明白,坚持正确的革命道路和依靠群众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

三、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感受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

福建省龙岩市的协成店,是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写作旧址。实践团于7月31日来到协成店参观学习。1930年1月,毛泽东在这里针对林彪表露的悲观情绪,给林彪写了一封近万字的回信。在信中毛泽东对林彪的悲观思想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有力的批判,并坚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必将到来。此文标志着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在指导教师施辰阳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还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集中学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斗争的故事》一书,对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背景、革命过程及其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团成员A22行政1李竹涵表示,通过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我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坚定信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他预见到红色力量虽小,但只要正确领导、依靠群众、灵活机动,星星之火终能形成燎原之势。这篇文章展现了毛泽东对革命前途的深远思考和战略眼光,坚定了全党和红军的信心,推动了中国革命从小到大的发展。它教导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小规模开始,只要坚持正确方向,就能取得最终胜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主要成果。实践团全体成员将从这“三篇文章”中深入学习和传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