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2024年8月5日,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海相约,‘冈’好‘屿’见”实践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了一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课程教学,聆听红军后代讲述先辈的成长奋斗经历及人生感悟。
一、探索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开国中将赵镕之女赵京娅以“红色薄记第一人”为主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父亲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赵镕将军于1899年出生在云南大理州宾川县一户家庭,1919年考入云南政法专科学堂,并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后来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编写了我军历史上第一部《红军簿记学》,并亲自办学授课,为我党培养了大量后勤财务管理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赵镕仍然坚持在办学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被确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会计专业的领军人物,被授予中国会计学会特聘顾问。赵熔将军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作风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这也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赵镕将军的一生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信仰的力量和革命的执着。
二、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开国少将龙开富之孙龙小钢向大家深情讲述了爷爷的革命故事。龙开富于1908年出生在湖南茶陵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由于父母早亡成为孤儿。他于1927年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毛泽东的挑夫,保护前委的文件、印章和命令底稿等重要文件。访谈中,龙小钢以一张秋收起义十周年纪念的照片为引子,深情地讲述了龙开富在毛主席的帮助下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传奇故事。龙开富一生忠于党、赤诚为人民,他谦虚朴实、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并将这种品质深深烙印在家风之中。龙小钢一家三代忠诚于党、献身国防,传承发扬听从组织安排、刻苦勤奋工作的优秀品质。这也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新时代的青年应传承龙开富将军的革命精神和家风传统,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于担当、开拓创新。
三、感受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实践团成员还在茅坪镇坝上村有幸对话了袁文才烈士的外孙李楚臣。师生们了解到,当年为了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袁文才投奔了绿林组织的“马刀队”。他在地方思想正派,多次帮助老百姓攻打进犯井冈山的土匪,受到了地方的拥护。1927年10月7日,在秋收起义部队极度艰难之时,他率先打开山门,联合同在井冈山的王佐,迎接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茅坪。
毛泽东在宁岗大仓村见到袁文才,向他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形势和革命发展的前途,鼓励他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并赠送了他一百支枪。“当时,袁文才就表示一定要为革命掌握好枪杆子,他愿意接受整编,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然而不幸的是,后来红军转移过程中,他遭人诬陷被误杀。”说到外公的故事,李楚臣袒露出钦佩之情。虽然袁文才英年早逝,但是党不会忘记他,建国后,朱德、毛泽东曾先后于1962年、1965年来到井冈山,看望慰问袁文才的遗孀和当地群众。在袁文才的身上,师生们真切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正是因为有像袁文才这样的革命先烈,心系人民、植根人民,坚定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才能在革命的艰难岁月中不断战胜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座山,辉映历史;一种精神,照耀未来。本次课程和系列采访,让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和无私奉献精神,切实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无穷力量。实践团成员将积极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把井冈山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行动和实践,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闻动态
学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