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品种,25万尾鱼苗,经管学子送它们回家!

6月6日是第10个全国放鱼日,“我在东海有条鱼”暨“从高山到大海,助力濒危鱼类回家”全国放鱼日同步联合科学放鱼活动在普陀区莲花洋广场顺利举办。浙江海洋大学团委、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蓝海公益大学生社区工作室联合组织2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本次活动。

学院志愿者们认真参观“我在东海有条鱼”系列宣传海报板,深入学习了科学放鱼(放生)倡议、以科学放鱼为契机的东海生态共富探索、东海放鱼菜单等内容。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生物及水域生态专委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生专家团队专家、普陀科学放生护生联合会会长徐方成为志愿者们解读了科学放鱼的重要意义、放流规则以及辨别外来物种的方法。随后,志愿者们共同前往指定区域,进行舟山岱衢族大黄鱼、条石鲷、虎头鱼、鮸鱼、海蜇等5个品种总计25万尾鱼苗的放流,他们仔细检查鱼苗的健康状况,小心翼翼地将鱼苗放入海中,确保每一尾鱼苗都能顺利适应新的环境。

来自学院Y23农管班的研究生志愿者李漳表示,“科学放鱼不仅仅是简单的鱼苗投放,更涉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每一次放鱼都需要经过精密计算和科学规划,以确保鱼类能在新环境中顺利繁衍生息。”来自学院A21经济2班的本科生志愿者胡欣艳表示,“放鱼过程中,看着一条条小鱼游向大海,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责任感。未来我会继续参与此类活动,为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贡献青年力量。”

此次活动让志愿者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水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认同感。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团员和青年的环保意识,共同为建设美丽舟山、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青年力量、海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