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生的爱情努力着——记浙江海洋大学大学生爱情指导项目的探索

引言:2017年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证明政府和社会对青年婚恋问题的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恋爱交友过程、婚姻家庭生活的心理和行为指导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板块。大学阶段是学生婚恋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浙江海洋大学通过三年多的大学生爱情指导项目实践探索,发现大学生普遍有正确婚恋指导的需求,高校的大学生婚恋指导如何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已成为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恋爱成家是青年的人生大事和普遍需求,加强对青年恋爱交友过程、婚姻家庭生活的心理和行为指导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浙江海洋大学自2014年起开展大学生爱情指导项目,它以爱情心理学为基础,以大学生爱情指导课为突破口,推动个体咨询和爱情实践,辅以课题研究、团体辅导等常态化运行项目,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爱的能力,促进学生生活幸福。目前该项目在课程建设和爱情实践方面等有所积淀。

《大学生爱情指导课》:爱情是需要通过努力努力找寻的答案

爱情究竟是什么呢?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回答能够囊括爱情的全部面貌的,爱情是每个人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找寻的答案。浙江海洋大学的爱情指导课以爱情心理学为基础,通过16学时的课程内容设计和课堂组织设计来引导大学认识、理解、领略爱情。在课程内容设计精心布局了“为什么会有爱情”、“我是什么类型的人”、“我要什么样的爱情”三个爱情基础性问题,“一段完整的爱情会经历哪些阶段”、“男女生来自不同的星球”、“性到底是不是一种权利”三个爱情过程性问题和“爱情是婚姻的什么”一个爱情开放性问题,内容涵盖爱情生物进化理论、成人依恋理论、爱情三角理论、爱情全过程理论、两性差异理论、性爱观和婚姻观。

大学生爱情指导课教学内容结构图

在课程组织设计上,采用“半翻转”课堂的形式,将90分钟的课堂分为理论(视频)传授和团体游戏检验两个环节,前面45分钟通常是理论学习,后面45分钟通过爱情价值大拍卖、解密大行动等团体游戏,通过聆听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带领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爱情的主动学习者和实践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和伴侣的爱情行为和动机,达到爱情过程中的积极、宽容和清醒。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调查中,在关于“爱情是否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这课程核心问题上,全班54名同学均参与了《大学生爱情指导课》课前问卷,仅有21名同学认为爱情跟其他东西一样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占总数的38.89%。在课程结束时,全班52名同学参与了《大学生爱情指导课》课后问卷,认为爱情跟其他东西一样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人数上升到39名,占总数的75%,另有9名同学表示还没有想好,有待实践检验。同时大学生爱情指导项目还在全校范围内通过青年教师大讲堂开设爱情、婚姻和幸福人生的讲座。3年来,通过讲座和授课,已有600多名同学从中收益。

“爱情是否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这一课程核心问题上,课前和课后问卷对比图。

72小时恋人”恋爱体验项目:爱情是与人的成熟程度相关的能力

爱情本质上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联系,而是TA 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在爱情指导和培训、团体辅导、专题研究基础上,爱情指导工作室同时在校属网络平台上发起了相关的爱情实践项目,受到全校学生广泛响应。其中一个是在2017年“光棍节”前夕发起的“脱单联盟-72小时恋人”爱情体验项目。这个项目基于“爱情是一种通过学习或练习获得的能力”的理念,旨在为渴望爱情的小伙伴们创造一个体验爱情的平台。活动发布两天,就收到了200余名学生的踊跃报名,由于活动名额、工作人员数量与精力有限,根据地域、外貌特征、性格、喜好等条件成功配对了30对“情侣”,最终有14对完成“72小时恋人”的全部项目。在爱情项目开始前的活动参与动机调研中,56.25%的同学想认识一个朋友,35.42%的同学想体验谈恋爱的感觉,27.08%的同学想通过这个活动找到那个TA,37.5%的同学单纯觉得这个活动有意思。在活动过程中,每对“情侣”均有一名小红娘“一对一”联系,线上发布项目任务、沟通项目进展和项目反馈收集。每对“情侣”可线下自主选择一起上课、相约看一场电影、一起到揽月湖散步,一起参加阳光长跑、一起图书馆自习、一起完成爱情36问等8个自选或规定项目内容。在最终坚持下来的小伙伴中,都能够做好无论对方高矮美丑、脾气秉性,能够不加评判地接纳匹配的对方,用心地在体验中认识爱情。有同学认为“一开始相处中没有放开,之后的小细节下雨了衣服给我穿、打电话叫起床的奶音、过马路拉住我、一起玩纸牌游戏等影响深刻”。通过72h的相处,他们认为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最应该注重沟通、交流。在项目结束后的调研中,参与者普遍认为选择另一半最重要的是“三观“一致,有同学写道:“三观一致,性格相似,能一起为了未来努力,互相明白对方的心思和想法,能在一起很舒服很开心就够了.....”还有同学认为“希望对方是个真正懂自己的人,不无理取闹不腻歪。简简单单的陪伴足矣。”“给对方正能量,其实不仅仅适用于大学时的情侣,也可延伸至整个人生,给对方正能量,你要做一颗小太阳,让她抬头看到你时,就看到温暖和希望。”带着同学们积极反馈和美好期待,接下来我们将线下的团体辅导融入爱情体验项目当中,继续完善“72小时恋人”项目。

在大学生爱情指导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的鼓励是项目稳步推进最大的动力,时常会接到学生支持性的文字:“上您的课是我一直觉得很正确的决定,虽然还没有运用好”。除了课程建设和恋爱体验项目外,大学生恋爱网络个案咨询与积累、大学生亲密关系调研正在进行和完善中,下一步还将开展“提升爱的能力”恋爱团体辅导和大学生恋爱公益项目等,这些努力均源于大学生婚恋情感指导的普遍需求。

 

 

个人简介:素野,80后,浙江海洋大学大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关心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存在状态,探索探究在传统文化语境中获得爱情婚姻幸福的路径。从2014年起,在高校里开设大学生爱情指导课、团体辅导、个案访谈、爱情实验项目等,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爱的能力,促进学生生活幸福。合著专著《积极的个体心理管理学》、曾发表《回到生命的起点认识爱情》等小文章。